尚腻网 > 社会 > 正文

​深度科普:引力子究竟是什么?(建议收藏)

2025-08-14 06:51 来源:尚腻网 点击:

深度科普:引力子究竟是什么?(建议收藏)

省流版

引力子是一种基本粒子,传递引力。就像光子传递电磁力一样。

完毕

省流版就只有上面这些内容。

至于下面的内容,请酌情阅读(至少要能做出下面这道题)。

每个基本粒子都有三个基本的标签:质量、电荷、自旋。

其中,很多人觉得最陌生的标签应该是自旋。光子的自旋是1,引力子的自旋是2,这究竟是在说什么?

不要小看这个问题,自旋为2,可以说是引力最深层的奥秘。至于深到什么程度?本文的后半部分会详细介绍。

现在,我们需要先理解:引力子的自旋为什么是2?

从引力波谈起

引力子的自旋为什么是2?

理解这个问题,需要从引力波入手。

可以把引力波看成是对时空的拉扯,如果把平直的时空表示成一个平面,那么引力波就像下面这样:

波,都是从波源向外辐射,是不可逆的过程。

几乎所有的波都是球面波,波面是球形,引力波也不例外。但如果离波源足够远,就可以把波面近似看成平面,这种波是平面波

引力波是横波,也就是说:时空被拉扯的方向,和引力波的传播方向垂直。

如果平直时空里有一个圆形,并且可以跟着时空一起被拉扯,那么当有引力波(近似看成平面波)经过时,圆形会被拉扯成椭圆形,大概像是这样:

如果平直时空里有一个正方形,并且可以跟着时空一起被拉扯,那么当有引力波(近似看成平面波)经过时,正方形会被拉扯成长方形,或是菱形,大概像是这样:

这些图形都有一个共同点:把它们绕自己的中心旋转半圈(180度),会和原来的图形完全重合。

或者说:无法区分这个图形是原本的图形,还是原本的图形旋转180度之后的图形。

这同样也是引力波的特点,以引力波的传播方向为转轴,旋转半圈(180度),时空的“形状”保持不变

如果至少旋转n圈,可以保持不变,那么螺旋度(自旋)就是1/n

所以,引力波的螺旋度是2,引力子的自旋是2

顺便一提,螺旋度,是用场论的思想看问题。自旋,是用粒子的思想看问题。

顺便也可以理解:光子的自旋为什么是1?

光波(电磁波)近似看成平面波时,“偏振方向”(也就是电场分量和磁场分量的方向)大概是这样:

以光波的传播方向为转轴,旋转一圈(360度),光波的“偏振方向”保持不变。

所以,光波的螺旋度是1,光子的自旋是1

广义相对论的“本质”

现在该填坑了,为什么本文开篇说:自旋为2,可以说是引力最深层的奥秘?

这个问题与另一个有趣的问题相关:

如果没有爱因斯坦(A.Einstein),人类还能创立广义相对论吗?

能!

爱因斯坦发现狭义相对论的过程,可以说是水到渠成的事。在当时(1905年),不管是在实验上,还是在理论上,都为狭义相对论铺平了道路。

但爱因斯坦发现广义相对论的过程,却是一场顿悟式的飞跃。

如果没有爱因斯坦的顿悟,那么要等到量子场论出现以后,人们才能发现广义相对论。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能够更加深刻地揭示广义相对论的“本质”。

如何从量子场论出发,循序渐进地得到广义相对论?

简单来说,量子场论认为:基本粒子可以分为费米子玻色子

费米子,是构成实体物质的粒子,它们的自旋是半整数,比如:1/2玻色子,是传递相互作用力的粒子,它们的自旋是整数,比如:0、1、……

量子场论是量子力学狭义相对论结合的产物,所以各种粒子都必须满足洛伦兹不变性(也就是“相对性原理”,物理规律不随参考系变化)。

自旋为0的玻色子,有多种满足洛伦兹不变性的方式。

自旋为1的玻色子,如果要满足洛伦兹不变性,就还要满足规范对称性

如果规范对称性是U(1),那么这种玻色子(光子)可以传递电磁力。如果规范对称性是SU(2),那么这种玻色子(W子、Z子)可以传递弱核力。如果规范对称性是SU(3),那么这种玻色子(胶子)可以传递强核力。

U(1)、SU(2)、SU(3),这是和“群论”有关的专业术语。

群论,是非常复杂的数学,本文就不多谈了。

总之,仅仅考虑自旋为1的玻色子,我们就描述了除引力之外的三大基本力,得到了粒子物理标准模型的“半壁江山”。

那么,再进一步,会怎样?

自旋为2的玻色子,如果要满足洛伦兹不变性,也还要满足规范对称性。并且,为了让理论能够自洽,就只能选择唯一的一种规范对称性!

这种规范对称性就是:广义协变性,广义相对论的基本原理!

所以,自旋为2的玻色子,可以传递引力,这种玻色子就是引力子。这就是从量子场论出发,循序渐进得到广义相对论的过程。

顺便一提,这种循序渐进的过程可以唯一地得到广义相对论。而从爱因斯坦原本设定的基本原理(等效原理、广义协变性)出发,却不能唯一地得到广义相对论。

所以才说:自旋为2,可以说是引力最深层的奥秘

那么,还能再进一步吗?

自旋为3的玻色子,如果要满足洛伦兹不变性,会怎样?

有趣的是:自旋大于等于3的玻色子,不存在自洽的理论,也就没有对应的物理意义!

这个结论,似乎成功给物理学“封顶”。

这似乎是量子场论最迷人的地方,不仅能描述人类已知的四大基本力,还能证明自然界只存在这四大基本力(当然,自旋为0的玻色子还是有操作空间)。

看到这里,一些读者可能会疑惑:

照你这么说,存在引力子,应该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

那为啥现在的官方科学家还在寻找引力子?

其实,主要原因是:物理学终究是实验科学,而上文讲的都是理论,理论再严密也不代表就正确,依然要靠实验去检验。

还有就是:引力子不只有一种。

众说纷纭的“引力子”

上文提到:从量子场论出发,可以唯一地得到广义相对论。自旋为2,可以说是引力最深层的奥秘。

上面这句话其实不严谨,严谨的说法是:

广义相对论,是自旋为2的零质量玻色子的非平庸相互作用理论。

大家只需要注意三个字:零质量。

顺便给稍微学过相对论的读者提一句,本文说的“质量”,一律是指“静质量”。

至于“动质量”,早就是个过时的概念。

引力子的质量是0,才能得到广义相对论,这导致很多科普人都喜欢说:引力子的质量是0

但是,事情并不简单。

目前有关引力的实验,一个很重要的实验目标就是:确定引力子的质量。

质量不为0的引力子,是多种玻色子的统称,涵盖了自旋为0、1、2的玻色子。

当这些引力子的质量趋近于0时,就回到了广义相对论

上面这句话说起来好像很轻松,但却是泡利(W.Pauli)、费尔兹(M.Fierz)、斯图克尔伯格(E.C.G.Stückelberg)、范达姆(H.Van Dam)、韦尔特曼(M.J.G.Veltman)、扎哈罗夫(V.I.Zakharov)、魏因施泰因(A.I.Vainshtein)、德赛(S.Deser)、……这些科学家奋斗了数十年的成果。

最终才有了由德拉姆(C.de Rham)、加巴达兹(G.Gabadadge)、托利(A.J.Tolley)创立的dRGT理论。实现了:引力子的质量趋近于0时,回到广义相对论。

目前,在实验观测上,引力子的质量被限定在10^-33至10^-30eV,符合dRGT理论

所以,目前科学界的真正问题反倒不是:存不存在引力子?

而是:引力子的质量是多少?

如果有实验能证明引力子的质量不为0,那么dRGT理论就会超越广义相对论。

本文原创作者为:认知皆模型。

未经原创作者授权,任何个人与机构不得转载此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