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腻网 > 社会 > 正文

​纵苇科技完成近2亿元战略融资,加速磁驱输送技术的普及

2024-03-29 21:30 来源:尚腻网 点击:

纵苇科技完成近2亿元战略融资,加速磁驱输送技术的普及

作者丨习翔宇

编辑丨邱晓芬

36 氪获悉,苏州纵苇科技有限公司近日连续完成两轮近 2 亿元战略轮融资,投资方为比亚迪、永鑫方舟资本、昇葆资本、领军创投等,老股东华业天成和零一创投持续跟投。2023 年初,公司完成 A 轮融资,由华业天成领投,零一创投跟投。近一年来,公司连续完成多轮累计达数亿元融资。纵苇科技表示,本轮融资资金将主要用于团队扩张、技术持续研发、产品体系丰富和海外市场布局等方面。

纵苇科技成立于 2020 年,是一家专注于运动控制和智能制造核心技术的研发型企业,其推出的智能磁驱输送系统是自动化行业的一项颠覆型创新产品,这种高效、柔性、易用的输送解决方案正在加速非标自动化生产向柔性化智能化方向转变。纵苇科技依托技术研发实力,打造出了 sTrak ® 系列产品矩阵,包括: 环型、摆渡型、岔道型、重载型、混合型等磁驱输送产品体系。

sTrak ® 系列产品

磁驱输送系统作为一种新型的工业基础部件,其应用行业十分广泛。目前公司产品已成熟应用于新能源电池、3C 电子、汽车零部件、消费品和医疗等多个行业领域的头部客户,积累了丰富的标杆客户交付案例和全球化的产品交付经验。

纵苇科技对磁驱输送系统拥有全栈技术的自研能力,包括完全自主的实时系统、运动控制算法、伺服驱动、传感测量和专用电机等核心技术实力,尤其在运动控制层面,纵苇自研的全局最优控制算法属于业内首创,解决了动子由于自动防撞算法而带来的运动效率降低问题。

自现代工业成熟以来,生产段和物流段的输送系统搭建是现代工厂的基础元素。但直到近年来,工业输送系统依旧以皮带线、链式线等构型为主,存在柔性差、精度低、速度慢等缺点。磁驱输送线可以完美解决这些问题,极大提升产线搭建的柔性和使用体验。磁驱输送系统的动子作为工件装载台,可以自由定义,异步运动。定子轨道采用模块化拼接,可以根据工厂要求自定义拼接组装。

基于纵苇科技的 sTrak Studio 软件平台,客户可以自主灵活地配置或调整运动策略,因此工厂客户在设计产线和工艺调整时,都能更加灵活自由,不再受限于传统皮带线的物理限制。磁驱输送系统的传输速度远高于传统输送线,速度提升在十倍以上,可显著提升产线的运转效率。此外,磁驱输送系统由于零部件构成简单、结构紧凑,不依赖摩擦传动,天然更适合清洁、无菌、真空等加工场景,在国外的食品、药品行业有大量应用案例。磁驱输送系统在后期维护保养、易损零件更换和后期支持等方面,也显著简化,为客户大幅降低了后期运营维护成本。

据纵苇科技测算,磁驱输送系统目前全球市场规模接近 100 亿元,中国市场正在快速成长中。自从创立以来,纵苇科技的产品快速得到了市场验证,近年来营收增长迅猛。纵苇科技预计,未来 3-5 年,磁驱输送系统对制造业的渗透率会加速提升,市场规模增长潜力巨大。

产品应用场景

在团队方面,纵苇科技整体是一支年轻且富有经验的团队,核心成员来自上海交通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知名高校,拥有较强的技术研发实力和产业化经验。在研发智能磁驱输送系统之前,团队在高精密运动控制系统开发领域已有十余年开发经验,产品线覆盖运动控制领域的各个环节。目前,纵苇科技总部位于苏州工业园区,在上海、广东等地也设有研发生产及服务中心。

纵苇科技表示,磁驱输送系统作为智能制造时代的基础设施,和柔性生产概念中的必备产品,符合中国制造业产业升级的大趋势,也有能力加速推动智能制造时代的到来。

永鑫方舟投资团队认为:曾经,磁驱输送系统高昂的价格令众多客户望而却步,如今,以纵苇科技为代表的国内创新技术公司不断突破技术壁垒,推动柔性制造的国产化和智能化进程。我们预计,随着下一代磁驱方案的上市,高性价比方案将掀起大规模应用浪潮。磁驱输送系统有望成为成为智能制造产线的 " 刚需 ",而掌握核心底层算法和全自研的技术能力且具有持续降低成本能力的纵苇科技将在新蓝海中脱颖而出。永鑫方舟将继续 " 赋能硬科技 ",为纵苇科技的成长贡献更多力量," 让创业不再艰难 "。

华业天成资本认为,纵苇科技的成功并非偶然。自 2020 年成立以来,纵苇科技已经证明了自己作为行业先锋的地位,通过其创新的智能磁驱输送系统,不仅推动了自动化行业的革命,也为非标准自动化生产提供了向柔性化、智能化转变的有效途径。华业天成资本对纵苇科技的长期发展持续看好,并将继续支持其成为智能制造领域的领军企业。

零一创投管理合伙人余璐表示:" 纵苇的磁驱输送系统具有灵活、高效、精准等优势,满足于不同生产场景、产品型号以及个性化生产等高要求。适用于多种应用场景—— 3C 装配、半导体生产、生物医药、新能源、现代化物流、食品及日化等。以控制能力为核心,突破传统输送技术的限制,推进传统生产方式向柔性自动化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