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腻网 > 社会 > 正文

​为你读书:曹天元 - 推开量子物理新世界的大门

2023-12-15 01:39 来源:尚腻网 点击:

为你读书:曹天元 - 推开量子物理新世界的大门

(主播:鲍志远)

上帝掷骰子吗?这是20世纪物理学家讨论的如火如荼的问题。也正是这个问题颠覆了物理学家们的传统物理理念,在这个问题背后是筑起当代物理大厦之一的量子物理。曹天元所写的《量子物理史话》正是量子物理发展史的一个缩影。

当人们已经对光的种种行为了如指掌的时候,却依然有一个最基本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那就是:“光在本质上到底是一种什么东西?”

这个问题看起来似乎并没有那么难回答,但人们大概不会想到,对于这个问题的探究居然会那样地旷日持久,而这一探索的过程,对物理学的影响竟然会是那么地深远和重大,其意义超过当时任何一个人的想象。

古希腊时代的人们总是倾向于把光看成是一种非常细小的粒子流,换句话说光是由一粒粒非常小的“光原子”所组成的。

这种观点一方面十分符合当时流行的元素说,另外一方面,当时的人们除了粒子之外对别的物质形式也了解得不是太多。

这种理论,我们把它称之为光的“微粒说”。

微粒说从直观上看来是很有道理的,首先它就可以很好地解释为什么光总是沿着直线前进,为什么会严格而经典地反射,甚至折射现象也可以由粒子流在不同介质里的速度变化而得到解释。

但是粒子说也有一些显而易见的困难:比如人们当时很难说清为什么两道光束相互碰撞的时候不会互相弹开,人们也无法得知,这些细小的光粒子在点上灯火之前是隐藏在何处的,它们的数量是不是可以无限多,等等。

当黑暗的中世纪过去之后,人们对自然世界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波动现象被深入地了解和研究,声音是一种波动的认识也逐渐为人们所接受。人们开始怀疑:既然声音是一种波,为什么光不能够也是波呢?

十七世纪初,笛卡儿在他《方法论》的三个附录之一《折光学》中率先提出了这样的可能:光是一种压力,在媒质里传播。

不久后,意大利的一位数学教授格里马第做了一个实验,他让一束光穿过两个小孔后照到暗室里的屏幕上,发现在投影的边缘有一种明暗条纹的图像。

格里马第马上联想起了水波的衍射,于是提出:光可能是一种类似水波的波动,这就是最早的光波动说。

波动说认为,光不是一种物质粒子,而是由于介质的振动而产生的一种波。

我们想象一下水波,它不是一种实际的传递,而是沿途的水面上下振动的结果。

光的波动说容易解释投影里的明暗条纹,也容易解释光束可以互相穿过互不干扰。关于直线传播和反射的问题,人们很快就认识到光的波长是很短的,在大多数情况下,光的行为就犹同经典粒子一样。

而衍射实验则更加证明了这一点。

但是波动说有一个基本的难题,那就是任何波动都需要有介质才能够传递,比如声音,在真空里就无法传播。

而光则不然,它似乎不需要任何媒介就可以任意地前进。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星光可以穿过几乎虚无一物的太空来到地球,这对波动说显然是非常不利的。

但是波动说巧妙地摆脱了这个难题:它假设了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介质来实现光的传播,这种介质有一个十分响亮而让人印象深刻的名字,叫做“以太”。

就在这样一种奇妙的气氛中,光的波动说登上了历史舞台。

我们很快就会看到,这个新生力量似乎是微粒说的前世冤家,它命中注定要与后者开展一场长达数个世纪之久的战争。

他们两个的命运始终互相纠缠在一起,如果没有了对方,谁也不能说自己还是完整的。到了后来,他们简直就是为了对手而存在着。这出精彩的戏剧从一开始的伏笔,经过两个起落,到达令人眼花缭乱的高潮。

而最后绝妙的结局则更让我们相信,他们的对话几乎是一种可遇而不可求的缘分。

17世纪中期,正是科学的黎明到来之前那最后的黑暗,谁也无法预见这两朵小火花即将要引发一场熊熊大火。

《量子物理史话——上帝掷骰子吗》

曹天元 著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内容简介】

《上帝掷骰子吗》是一本谈论量子物理学发展历史的科普类读物,以浅显易懂的语言、发人深省的方式讲述物理学发展过程中的故事。本书从1887年海英里希•鲁道夫•赫兹的电磁感应实验讲起,阐述了“波动派”及“微粒派”对电子长达百余年的争论,并引出了现代量子物理学的发展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