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腻网 > 社会 > 正文

​状元实业家张謇之坎坷人生路

2025-03-06 23:51 来源:尚腻网 点击:

状元实业家张謇之坎坷人生路

张謇是个是个什么样的人,似乎并不存在什么争议。在江苏南通乃至中国近代的历史中,张謇都是一个响当当的成功人士:“末代状元”、“工商领袖”。然而,张謇身上却也存在着相当多的矛盾,影响着后世对他的认知:

他是科举“末代状元”,以独特的身份见证了大清帝国的灭亡;

他倡导共和,却长期支持袁世凯;赞赏革命,却又认为孙中山“不知崖畔”;

他大办教育,创办或参与创办了众多学校,却并不在意培养出多少名人精英。

张謇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保守派、革命者还是实业家?他对近代中国社会的贡献在哪里?



张謇最为人熟知的身份之一是末代科举“状元”。但许多人并不知道,张謇其实是一位违规操作的“移民考生”,甚至险些因此被革去功名下狱问罪。

1853年(清咸丰三年),张謇出生于江苏海门常乐镇。清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张謇年满15岁。为了走上当时的科举正路,张家准备让张謇报考秀才。但张謇家庭出身并非传统的书香门第,其祖上三代都没有人获取过功名,属于所谓的“冷籍”。按照当时的乡俗,冷籍家庭的子弟很难通过正常渠道报名参加科举,必须想办法疏通关系。张謇的私塾老师宋琳爱惜张謇的才学,帮助张謇结识了邻近如皋县有功名的张驹。于是张謇就冒充为张驹的孙子,以张育才之名在如皋县注册了学籍。第二年,张謇在如皋参加考试,得中秀才。

但让张謇及其家人始料未及的是,如皋张家并不是爱才惜才,而是另有所图。张謇考中秀才没有多久,如皋张家就开始以冒名一事进行要挟,不断向张謇家索要财物。由于要求没有得到完全满足,如皋张家就将张謇告上了公堂,以科场舞弊的名义要求革去张謇的功名、下狱问罪。这场诉讼前后延续数年,令张謇一家万分狼狈。幸而张謇的老师们为他四处奔走斡旋,当时的通州知州孙云锦也出面为他调解,亲自上书江苏学政,继而上书礼部进行说情。经历众多周折,到张謇20岁时此案终于了结。礼部同意撤销控案,让张謇重新填报履历,恢复原考籍。

但受此事变影响,张謇不仅家道中落,更加感受到世态炎凉,不免有些心灰意冷。为了谋生,张謇辗转于孙云锦、吴长庆等人的幕府,充当幕僚。一直到1894年(光绪二十年),清政府为了庆祝慈禧的寿辰特设“恩科”会试。已经四十多岁的张謇遵从父命,赴京赶考。结果殿试登一甲第一名,高中状元,被授于翰林院修撰之职。张謇从此正式步入官场,开始了自己的政商时代。

回看张謇的科举应试之路,其实颇为曲折。倘若没有诸位师长的奔走打点、或是没有当时政府的赦免,末代状元的桂冠就要易主,张謇的人生道路也必将大为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