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腻网 > 社会 > 正文

​什么是舒适圈?

2025-03-18 14:04 来源:尚腻网 点击:

什么是舒适圈?

什么是舒适圈?

有人说,好工作就是舒适圈

比如某人辞掉了体面的教师职业,某人辞掉了公务员,某人辞掉了铁饭碗

这时,有人就说他们离开了舒适圈

但是我不这么认为。

我觉得恰恰相反,他们是离开了不舒适的地方,进入了舒适圈。

因为,人在舒适圈里是不会想要出来的,都是舒适圈了,还出来干嘛呢?

人在舒适圈里,别人赶都赶不走的,被人赶走都是要重新回来的。

这才叫舒适圈嘛!

有人会说,自己离开了舒适圈,经历风雨去闯荡,最终成就了一番事业;他觉得人就应该离开舒适圈。

不好意思,又反了

你自己想要离开的地方,是不舒适圈;你自己想要去闯荡的地方,才是舒适圈。

你自己想干,屡败屡战,这就是舒适圈呀!

你自己想干,失败了还想干,怎么都想干,这难道不是舒适圈吗?

所以,好工作不是舒适圈,如果这个好工作是舒适圈,那么没有人会离职的,一个都不会有的。

舒适圈,当然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核心来判断的。这是你的舒适圈,但不一定是他的舒适圈。

每个人的舒适圈都不一样。

然后,我再讲讲,舒适圈是变化的。

舒适圈不是一成不变的,也是变化的。

比如:你现在觉得这份工作的舒适度是80%,过了2年后,你觉得舒适度只有60%了,再过2年,你觉得舒适度只剩40%了。

从舒适变到不舒适。

有这种可能性吗?当然是有的。

或者也可以从不舒适变到舒适。

所以,你可以以1年为标准,或者以10年为标准,或者以一辈子为标准。

估算一下!

这1年里,这10年里,这一辈子,舒适度是多少?有没有超过50%。

如果你的一生的整体舒适度超过了50%,你自然会感觉到生活的甜多于苦幸福多于苦难。

如果你一生的整体舒适度低于50%,那就是苦多于甜,苦难多于幸福

所以,有很多人会说自己苦了一辈子,因为他们总是处在不舒适圈里,这样的人生能不苦吗?

有很多人感觉学生时代最幸福,读书的时候最幸福,因为这个时候舒适度很高。

有很多人感觉学生时代甜甜的恋爱最幸福,这时不需要考虑钱的问题,极度舒适。

一到相亲,物质登场。

先问有没有房,后问有没有车,没房没车的你舒适不起来。有房有车的人生赢家也不是很舒适,谈物质不谈感情,谈钱伤感情。

再讲讲老子和孔子。

老子毫无疑问,走天道,不走人道。他是周朝的图书管理员,但是地位是比不过很多大官的。

老子有能力做大官吗?

当然是有的。你不要觉得老子的道德经写天道写了很多,就不懂人道。人道他也是很懂的,不然怎么能写出“人之道,损不足而补有余”

但是,老子没有去做大官,没有上进心,他呆在图书馆看书,看了那么多年。

不应该是人往高处走吗?

老子呆在图书馆干嘛呢?要努力上进赚钱呀?

因为图书馆就是老子的舒适圈,呆在图书馆,老子感觉很舒适。

后来,老子连图书管理员都不干了,驾牛西出函谷关,不知道干嘛去了。

当时的人看不懂老子这种操作,也许老子是退休了,但是退休后也有相应的待遇,不用跑别的地方去吧。可能老子是退休回家去了。

当时的职业可能是干一辈子的,如果老子没有退休,那老子就是辞职了。

图书管理员在当时也是挺好的工作,老子不干了,当时的人看不懂,老子这么大年纪了,把好工作辞掉了,迷之操作,不务正业

当时的人会觉得老子伟大吗?不会的。

水往低处流。

老子不是人生赢家,因为他不符合当时的成功人士的标准。按人性来看,他是失败者,没有上进心。

如果当时的人觉得老子伟大的话,不会只有尹喜在函谷关等老子的。

老子西出函谷关,无人相送!

孔子呢,刚开始是走人道,当了大官

孔子曾一度担任鲁国的司寇,摄行相职,积极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

但是孔子辞职了,这么好的职业辞了不干了。

政见不和也不用弃官辞职呀!摸鱼不行吗?孔子好不容易成为了成功人士,位高权重,就这么放弃了。

人性都气死了,怎么会有这样的人。

孔子偕弟子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和思想学说,终未见用。晚年回到鲁国,致力教育事业,整理《诗》《书》,删修《春秋》,以传述六艺为终身志业。

孔子从成功人士变成了失败人士,四海为家,风餐露宿,成了人性的反面教材。

当时的人告诫子女,不要学习孔子,他是个意气用事的人,放着好好的大官不做。

孔子弃官周游列国,致力于教育事业,这在当时怎么比得上鲁国司寇的地位呢?

相当于孔子辞职后重新求职,面试都没通过,都失败了。

孔子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和思想学说,终未见用。

孔子去世后,弟子为其守孝。

是否有世人十里长街想送孔子呢?

没有。

是否有源源不断的人来祭奠孔子呢?

当时也没有。

如果当时的人觉得孔子伟大,就不会只有弟子为其守孝的记载了。

如果当时的人觉得孔子伟大,孔子就不用四海为家,周游列国了。

那应该是,孔子刚辞职,各国君主就来礼贤下士了。但是没有这回事。

孔子的性格允许他不辞职吗?性格不允许。这时的鲁国由原来的舒适圈变成了不舒适圈,所以孔子弃官了。

所以孔子说五十而知天命

那么老子是什么时候知天命的,无人能知。

现在的电视剧和电影,把老子和孔子的伟大拍出来了,世人喜欢看这种,但是不够真实,显得虚幻。

拍的都是些什么呀!当时的人不会觉得老子和孔子是伟大的。

你们这样拍,人性是要给差评的,太不尊重人性了。

……

接下来,我就聊聊玄一点的,读者可以跳过或者当故事听。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一将功成万骨枯,少部分人成功,多数人失败。

人生赢家是少数。

所以,人性让很多人都不舒服。

这就要讲到知命了。

有些人命好,老天爷喂饭,成了人生赢家,他的人生的舒适度很高。

有些人命不好,成了人生输家,但是他们不甘心,觉得人定胜天,怎么都要往高处走,但是又走不上去,就很痛苦,人生整体的舒适度就很低。

所以要知命,知足常乐

如果你知道自己的命运不好,那就呆在自己的舒适圈里就可以了,这样一生也可以很幸福,不是只有人上人才幸福。

就怕有些人不甘心,走出自己的舒适圈,进入到不舒适圈里,总是痛苦,这样的人生怎么能幸福呢?

我这里说的走出舒适圈,是说人性作怪,本来自己很幸福,非要走向痛苦。这和那种屡败屡战不觉得痛苦,反而很快乐,这两者是不一样的。

接着,我聊一下逆天改命的问题。

有人说人定胜天,这话没有错。人可以调和阴阳,战胜很多天灾地劫。

但是人的性格是很难改的

性格又是怎么来的呢?

先天+后天的一个结果。

简单说就是遗传和环境造就,天地造就

有些人自己学习天赋不行,但是鸡娃,要儿女努力学习拼搏。

那这些人怎么不想想儿女可能遗传到了父母的学习差的天赋呢?

这东西没法强求,就像性格很难改一样。

你说你要逆天改命?

那先把性格和天赋改了吧!

所以逆天改命是很难很难的,性格不允许。

知命的好处是可以知足常乐。

命里没有的话,强求只会痛苦。

我说的可能会比较消极,但有时候就是这样。

有人说自己人定胜天,一切都是自己努力拼搏得来的。

可是你有这份努力拼搏的激情,这就是性格和天赋的体现,说简单点就是命格如此。

你如果说这些都是后天锻炼而来的,你自己可能都不信。

有些人不喜欢拼搏冒险,有些人就喜欢冒险。这里面有天赋的影子,有性格的影子,有遗传的影子,有命运的影子,不可能全是后天得来的。

知命其实就是了解自己。

了解自己,找到自己的舒适圈,知足常乐,就此一生,难道不好吗?

难道非得陷入到人性的七情六欲里面才开心?

《道德经》:

“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不可执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