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腻网 > 社会 > 正文

​班婕妤失宠是因为过于贤惠吗?班婕妤为何没能躲过赵飞燕的迫害?

2025-03-19 06:00 来源:尚腻网 点击:

班婕妤失宠是因为过于贤惠吗?班婕妤为何没能躲过赵飞燕的迫害?

班婕妤在少女时期就被选入进宫,在深宫中度过了她的一生,从皇帝万分宠爱的妃子到最后汉成帝一怒之后将废黜了许皇后。

赵氏姐妹还想利用这个机会铲除了班婕妤,诬陷班婕妤说她也参与了巫蛊案,汉成帝相信了赵氏姐妹的话。

然而班婕妤淡定地跟皇上说:“我知道人的生命长短是命中注定的,不是人能所控制的,修行的人都没有得到福报,为邪的人还有生命希望呢?如果鬼神知道,难道肯听没有信念的人的祷告?

万一神明都不知晓,诅咒有神明用,我不仅不会做,我也不屑于做这个!”汉成帝觉得她的话非常有道理,并且念在昔日恩爱夫妻之情没有在进行追究,同时又对班婕妤进行赏赐来弥补自己愧疚的心理。

当时,许皇后十分痛恨赵飞燕迷惑后宫行为,便在寝宫中设置神坛,每天朗诵诗经为汉成帝祈福,同时有诅咒赵氏姐妹太后,期间作了很多诗歌,比如《团扇诗》等。公元前7年,汉成帝在未央宫去世。此时的班婕妤已经心如止水,她请求到汉成帝陵墓为先帝守灵终其一生。一年之后,班婕妤在孤单落寞中去世,后葬于汉成帝陵墓中。

汉成帝的后宫乱象,以“鸿嘉”为界,《汉书》曰:“自鸿嘉后,上稍隆于内宠。”鸿嘉元年之前,成帝的感情比较专一,大抵游离于两个女人之间——许皇后与班婕妤。

鸿嘉后,可能是因为两个儿子先后夭折,他开始饥不择食,许皇后的侄女,班婕妤的侍女,都受到宠幸,待名将班况的女儿,说起来也是个异数,班况以军功立身齐家,他的几个孩子却个个成了学霸,班伯、班游、班稚等,当时都以“学行”驰名;班婕妤也是一样,读了许多书,能进能出,不读死书,信手拈来,都是道理。西晋博玄赞她“履正修文”,恐非虚言!

当时许多大臣剑指许皇后,要求“整顿后宫”,闹出过不小的风波,那么,班婕妤又是如何躲避的呢?她只用一招,献出侍女李平,成帝赐其赵飞燕告的密,“鸿嘉三年,赵飞燕谮告许皇后、班婕妤挟媚道,祝诅后宫,詈及主上”(《汉书》)。“谮”字用得好!赵飞燕是捕风捉影的诬告,但是案子排查的结果,许皇后倒真的有罪,班婕妤纯属赵飞燕搂草打兔子的战利品,比窦娥还冤。

在这次事件中,许皇后“坐废”,汉成帝杀了不少人,但是对班婕妤,他非但不怪罪,还“怜悯之,赐黄金(其实是黄铜)百斤。”

赵氏姐妹把持后宫之后,班婕妤“恐久见危,求共(供)养太后长信宫”,这种“退身避害”的修为,也不是一般女子所能具有,在太后身边居住,帮皇帝尽孝,虽然要干些洒扫的粗话,毕竟生命无虞。

成帝去世,她又求“充奉园陵”,九年后薨,葬园中,享年50岁。

古人讲“不为已甚”,多用于劝说别人;班婕妤的不为已甚,则显然用于铭醒自己。如得宠不争,失宠不妒,遇事不急,有冤不怨等,都是她从书中汲取的营养,才女之名,果然不是白叫的。

怨歌行

【原文】

新裂齐纨素,鲜洁如霜雪。

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

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

常恐秋节至,凉飚夺炎热。

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最新裁出的齐地上好丝绢,犹如霜雪一般洁白。

用它缝制出一把合欢团扇,像轮浑圆浑圆的明月。

随你出入,伴你身侧,摇动起来微风徐徐拂面。

团扇呵,常常担心秋来的季节,那时凉风会代替夏天的炎热。

用不着的团扇将被抛弃,扔进竹箱,往日的恩情也就半路断绝。

注释

⑴怨歌行:属乐府《相和歌·楚调曲》。

⑵新裂:指刚从织机上扯下来。裂,截断。齐纨(wán)素:齐地(今山东省泰山以北及胶东半岛地区)出产的精细丝绢。纨素都是细绢,纨比素更精致。汉政府在齐设三服官,是生产纺织品的大型作坊,产品最为著名。素,生绢。

⑶皎洁:一作“鲜洁”,洁白无瑕。

⑷合欢扇:绘有或绣有合欢图案的团扇。合欢图案象征和合欢乐。

⑸团团:圆圆的样子。

⑹君:指意中人。怀袖:胸口和袖口,犹言身边,这里是说随身携带合欢扇。

⑺动摇:摇动。

⑻秋节:秋季。节,节令。

⑼凉飙(biāo):凉风。飙,疾风。

⑽捐:抛弃。箧(qiè)笥(sì):盛物的竹箱。

⑾恩情:恩爱之情。中道绝:中途断绝。

【作品鉴赏】

《怨歌行》著名的宫怨诗,嫔妃即使再受宠,也不过是侍候君侧,供其欢娱惬意的玩物而已

该诗又题为《团扇诗》《纨扇诗》《怨诗》,是一首著名的宫怨诗。

该诗通首比体,借秋扇见捐喻嫔妃受帝王玩弄终遭遗弃的不幸命运。前六句是第一层意思。起首二句写纨扇素质之美;从织机上新裁(裂)下来的一块齐国出产的精美丝绢,像霜雪一般鲜明皎洁。纨和素,皆精美柔细的丝绢,本来就皎洁无瑕,更加是“新”织成,又是以盛产丝绢著称的齐国的名产,当然就更加精美绝伦,“鲜洁如霜雪”了。二句喻中套喻,暗示了少女出身名门,品质纯美,志节高尚;也是写其内在本质之美。三四句写纨扇制作之工:把这块名贵精美的丝绢裁制成绘有合欢图案的双面团扇,那团团的形状和皎洁的色泽,仿佛天上一轮团圆的月亮。此二句则写其经过精工制作,更具有外表的容态之美。

“合欢”,是一种对称的图案花纹,象征男女和合欢乐之意,如《古诗》中“文彩双鸳鸯,裁为合欢被”,《羽林郎》中“广袖合欢襦”,皆属此类。故这里的“合欢”,不仅突出了团扇的精致美观,以喻女子的外貌出众,而且也寄托了少女对于美好爱情的向往;“明月”不仅比喻女子的光彩照人,同时也象征着她对永远团圆的热望。“出入”二句,因古人衣服宽大,故扇子可置于怀袖之中;天气炎热时则取出摇动,顿生微风,使人爽快。李善注云:“此谓蒙恩幸之时也。”但这话只说对了一半,其实,这两句更深的含义是:嫔妃即使受宠,亦不过是侍候君侧,供其欢娱惬意的玩物而已。

《怨歌行》借扇拟人,巧言宫怨之情;设喻取象,无不物我双关,以秋扇见捐以喻女子似玩物遭弃,尤为新奇而警策

后四句为第二层意思:团扇在夏季虽受主人宠爱,然而却为自己恩宠难以持久而常常担心恐惧,因为转瞬间秋季将临,凉风吹走了炎热,也就夺去了主人对自己的爱宠;那时,团扇将被弃置在竹箱里,从前与主人的恩情也就半途断绝了。“秋节”隐含韶华已衰,“凉飙”,象征另有新欢;“炎热”,比爱恋炽热;“箧笥”,喻冷宫幽闭,也都是语义双关。封建帝王充陈后宫的佳丽常是成千上万,皇帝对她们只是以貌取人,满足淫乐,对谁都不可能有专一持久的爱情;所以,即使最受宠幸的嫔妃,最终也难逃色衰爱弛的悲剧命运。

嫔妃制度又使后宫必然争宠相妒,互相倾轧,阴谋谗陷,班婕妤不就为赵飞燕所谗而失宠了吗?“常恐”,正说明乐中伏悲,居安思危;这种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乃是封建嫔妃的普遍心理状态。此诗本是女诗人失宠后之作,而这里说“常恐”、用失宠前语气,更显得她早知此事已属必然之势,正不待夺宠之后,方始恍然醒悟。诗人用语之隐微、怨怒之幽深,千载之下,犹不得不令人惊叹其才情丽感慨其不幸!

《怨歌行》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妇女被遗弃的普遍悲剧命运,怨情写得抑扬顿挫

该诗完全符合这两条美学要求:借扇拟人,巧言宫怨之情;设喻取象,无不物我双关,贴切生动,似人似物,浑然难分。而以秋扇见捐以喻女子似玩物遭弃,尤为新奇而警策,是前无古人的创造。正因为如此,其形象就大于思想,超越了宫怨范围而具有更典型更普遍的意义,即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妇女被玩弄被遗弃的普遍悲剧命运。这正是本诗最突出的艺术成就所在。在后代诗词中,团扇几乎成为红颜薄命、佳人失时的象征,就是明证。

其次,诗中欲抑先扬的反衬手法和绮丽清简的语言也是值得欣赏的。前六句写纨扇之盛,何等光彩旖旎!后四旬写恐扇之衰,何等哀感顽艳!在两相照映之下,女主人公美好的人生价值和这价值的毁灭,又对比何等鲜明!短短十句,却写出盛衰变化的一生,而怨情又写得如此抑扬顿挫,跌宕多姿,蔚为大观。

【名家点评】

南朝梁文学评论家钟嵘《诗品》:“《团扇》短章,辞旨清捷,怨深文绮,得匹妇之致。”

清代诗人文学家沈德潜《古诗源》:“用意委婉,音韵和平。”

清代诗人学者吴淇《选诗定论》:“‘裁作’句,既有此内美,又重之以修能也。”

作者介绍

班婕妤

班婕妤(公元前48年―公元2年),名不详,汉成帝刘骜妃子,西汉女作家,古代著名才女,是中国文学史上以辞赋见长的女作家之一。善诗赋,有美德。

初为少使,立为婕妤。《汉书·外戚传》中有她的传记。她也是班固、班超和班昭的祖姑。她的作品很多,但大部分已佚失。现存作品仅三篇,即《自伤赋》、《捣素赋》和一首五言诗《怨歌行》(亦称《团扇歌》)。

中文名班婕妤别 名孝成班婕妤国 籍西汉民 族汉族出生地楼烦出生日期公元前48年逝世日期公元2年职 业婕妤、辞赋家代表作品《自伤赋》《捣素赋》《怨歌行》父 亲班况丈 夫汉成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