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腻网 > 社会 > 正文

​扶贫工作如何干

2025-03-21 05:36 来源:尚腻网 点击:

扶贫工作如何干

编者按

6月22日,在我市乡村振兴讲习大课堂脱贫攻坚专题培训班上,濮阳县王称堌镇作典型发言,系统地介绍了该镇在脱贫攻坚中的经验做法,值得全市学习借鉴。本报及时跟踪并推出《扶贫工作如何干》《群众增收如何做》《重点工作如何推》三篇系列报道,敬请广大读者关注。

王称堌镇地处沿黄滩区,是濮阳县7个脱贫攻坚重点乡镇之一。全镇辖64个村6.3万人,其中贫困村30个、贫困户3627户15897人,脱贫攻坚任务艰巨。

近年来,王称堌镇始终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重要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严格对标落实“两不愁三保障”,实施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脱贫,取得了显著成效。

2017年、2018年,王称堌镇连续两年被市委、市政府授予“濮阳市脱贫攻坚先进单位”称号。

领导带头拼命干

行胜于言,春风化雨。

脱贫攻坚工作中,濮阳县委书记、县长带领县级干部,坚持每周四“帮扶一天,住村一晚,和贫困户同吃一顿饭”,为全县干部做出了表率。

在县级领导的示范带动下,王称堌镇主要负责同志将主阵地搬到农村,每天在办公室处理一个小时公务就开始进村入户,一年80%的时间都在一线走访工作。就这样,县委书记、县长带着县级干部干,镇党委书记、镇长带着镇村干部和驻村第一书记干,全县迅速形成了大干、苦干、拼命干的良好局面。

实行镇党委书记、镇长带班入户制。镇党委书记、镇长既挂帅又出征,既当指挥员又当作战员。2018年4月,该镇开展为期40天的集中活动,抽调40名业务骨干组成2个入户组,由镇党委书记、镇长带队开展入村入户排查。在完成一个村的核查后,随即召集核查人员、村“两委”成员、驻村工作队当场反馈,听取情况汇报说明,并进行问题汇总,能立行立改的当场整改,不能立行立改的建立台账,后续跟进督导整改。在一天的核查结束后,连夜召开主要问题研判分析会,对2个入户组汇总的疑难杂症专题研究,现场确定整改方案,确保问题整改不过夜。对把握不准的,第二天由镇党委书记、镇长第二次入户确认。

开展脱贫责任组组长住村活动。2018年5月起,由镇政府出资,为每名村级脱贫责任组组长购置一张折叠床、一套被褥、一顶蚊帐、一台风扇。村级脱贫责任组组长每周至少住村一晚,与村“两委”成员、党员群众代表召开座谈会,谋规划、谈发展、话家常,有效解决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拉近了干群关系。

脱贫责任组组长带头履责。该镇明确村级脱贫责任组组长对村级脱贫攻坚工作负总责,并下放相应权力,确保权责一致。同时,各村的档卡填写、贫困户识别退出等须由村级脱贫责任组组长签字核实,不准代签;村级经费拨付、村“两委”成员调整须经村级脱贫责任组组长认可。

带着感情实意干

脱贫攻坚既是政治任务,又是造福百姓的民心工程,更是一项良心活儿。

王称堌镇党委书记王相卿说:“我出生在农村贫寒家庭,对农村、农业、农民,特别是贫困户有着特殊感情。在我心里,让群众过上好日子不仅是上级的要求,更是个人的追求。所以,我一直倡导,要带着感情干扶贫,把贫困户和群众当家人,把贫困户的事当成自己的事去办,把贫困户的困难当成自己的困难去想办法、找门路。”

在脱贫攻坚工作中,该镇涌现出了许多值得学习的典型:县教师进修学校驻南刘庄村第一书记杨国升,每年在麦、秋两季大忙时节,开着拖拉机,帮助群众拉粮食、掰玉米等;今年开春,县房产局驻牛梁李村第一书记逯亮和驻村工作队员靳天士,帮助残疾人浇地,一直忙到凌晨一两点;县检察院驻孟楼村第一书记苏雄飞经过考察,流转土地800亩,发展艾草种植项目,并和村干部成立孟楼村农业发展公司,将所有贫困户纳入其中,目前已为贫困户分红一次……

2016年12月,马张庄村贫困户马东景干活时,突发意外造成腿骨粉碎性骨折,后因感染需要截肢。为给这个家庭的顶梁柱保住腿,该镇主要负责同志到郑大一附院沟通协调,到省民政厅、省慈善总会、省福彩中心及市、县相关部门求助;镇政府和村干部组织两次捐款,共筹集手术资金23万元,为马东景保住了腿,又为他家新建了房屋。通过马东景一事,马张庄村群众心中牢牢树起了党和政府的良好形象。

针对驻村第一书记、工作队员加班多,吃饭没准点,甚至忙起来顾不上做饭的实际情况,该镇为每名驻村第一书记、工作队员配备碗筷,忙时可到镇机关餐厅免费就餐。此举被驻村第一书记、工作队员直呼“暖心”。从此,该镇的脱贫攻坚工作不分你我,镇村干部和驻村第一书记、工作队员相互拾遗补缺,形成了强大的工作合力。

创新机制用心干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脱贫攻坚要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关键是要找准路子、构建好的体制机制,抓重点、解难点、把握着力点。

脱贫攻坚工作中,王称堌镇切实增强紧迫感和主动性,采取力度更大、针对性更强、作用更直接、效果更可持续的措施,大力推进,加快步伐,确保贫困人口如期全部脱贫。

创新党建引领机制。做好脱贫攻坚工作,关键在党,关键在支部。该镇创新开展“一名党员一面旗帜,一户群众一片真情”主题活动,号召党员每月缴纳党费时,把零头补成整数,节余部分资金慰问贫困户和困难党员。同时,开展党员先锋岗评选活动,评选出把自家蔬菜大棚无偿送给贫困户发展的漫渡村党支部书记王贵生、带病工作的镇政府干部李学增等党员先锋岗26名。

建立“一支队伍三面墙、一站两组三个会”载体。“一支队伍”是一支脱贫攻坚文艺宣传队,2018年在全镇巡回演出300余次;“三面墙”是将扶贫政策、志气歌、帮扶歌制作成3块通俗易懂的板面,在村内显眼位置上墙,使群众在家门口了解上级政策;“一站”是广播站,每天三餐及农闲时节,播放群众密切关注的扶贫政策、致富典型、种养殖技术等;“两组”是“党员群众互助组”“五老扶志组”,546个“党员群众互助组”帮助贫困户发展种养殖项目、联系外出务工、帮助收种庄稼等,努力做到“有钱出钱、有力出力”,64个“五老扶志组”采取谈、教、训等方式,教育转化内生动力不足的贫困户等;“三个会”是村组织生活会、党员大会、群众代表会,通过开好“三个会”,解决了“驻村第一书记靠前、村党支部书记靠后”、党员袖手旁观、群众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等问题。

创新工作推进机制。完善工作例会制度,建立周一干部职工、驻村第一书记、村党支部书记例会,周四镇村扶贫例会及周五村级脱贫责任组组长例会等,定期听取汇报,解决有关问题。在档卡规范化建设、强化基层基础工作期间,实行早餐会、晚餐会制度,对当天发现的问题逐一研判解决。在2018年11月标注预脱贫户期间,每晚召开研判会,对标注的预脱贫户一户一户研判,严把出口关,杜绝错退现象。建立台账推进机制,对“六改一增”、危房改造、慢性病鉴定、残疾人鉴定等8项清零工作建立推进台账,对慢性病、残疾人鉴定每人补助30元路费。确实不方便自行前往鉴定的,由各服务区车接车送、集中鉴定。建立激励机制,组织专人对档卡评比验收,合格的由镇政府每份补助10元。实行一线工作法,每个服务区选择一个中心村作为办公地点,促使工作在一线推动、问题在一线解决。

优化村级扶贫队伍。经过试点,该镇以村“两委”换届为契机,以高中文化程度以上、35岁以下、懂得操作电脑等为条件,在村“两委”中设立扶贫专干名额,进行等额选举。针对本村选不出来的,由管区为其聘请外村大中专毕业生,工资由村“两委”成员均摊。目前,全镇64个村全部配齐扶贫专干,破解了村级扶贫力量薄弱的问题。

创新档卡分类管理机制。2016年年底,该镇根据贫困户贫困程度,创建红蓝黄“三色档案”,对贫困户进行分类管理、因户施策。今年,该镇又在该县将建档立卡贫困户分为ABC三类的基础上,对应红黄蓝“三色档案”,制作色彩鲜明的标签,分户拉清帮扶措施清单,提高了帮扶成效。

制作温馨告知书。该镇制作低保五保、危房改造等十类温馨告知书台账,将每户贫困户享受的扶贫政策分别填在温馨告知书上,户档留存一份,村档留存一份,贫困户家中的明白袋里留存一份,从根本上解决了各级核查考核组入户时情况不清的问题。同时,为提高群众知晓率和满意度,该镇创新制作贫困户“感党恩、听党话、看看俺家新变化”温馨告知书和一般户“感党恩、听党话、看看俺们新变化”温馨告知书,讲清每户基本情况、享受政策情况、收入情况、“两不愁三保障”情况等,张贴到家家户户。这一创新做法受到濮阳县委充分肯定,并在全县进行了推广。(记者 冯向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