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腻网 > 社会 > 正文

​储能,是怎么变惨的?会好起来吗?

2023-12-16 01:07 来源:尚腻网 点击:

储能,是怎么变惨的?会好起来吗?

图片来源 @视觉中国

文 | 董指导聊科技,作者 | 樊宁、董指导

2022 年,俄乌战争突然爆发,本着 " 不管子弹哪个方向射出来,大 A 总先卧倒 " 的原则,投资者们纷纷用脚投票来避险。然而,万绿丛中一点红,储能板块,尤其电化学储能,却迎来了一轮轮上涨。

战争导致欧洲天然气价格上涨,电价飙升,储能的需求大幅增加。做出口的储能企业,站上风口。一些上市公司的股价,更是在半年之内大涨 4 倍。

巨大的财富效应,吸引了一波波资金涌入,跨界而来的公司也开始增加。比如,做食品的黑芝麻、家电起家的美的、做陶瓷的松发、做游戏的昆仑万维等等,都纷纷表示看好储能行业、拓展新业务。

然而,仅仅一年后,资金便开始 " 逃离 " 储能。

实业里,有不少公司开始打退堂鼓,比如松发股份终止了对安徽利维能储能系统公司的收购,万里股份终止了通过控股特瑞电池,昆仑万维剥离储能业务。

二级市场上,曾上涨 4 倍的公司,市值却也连连缩水,一年半时间跌去 80%,甚至比 2022 年还低,仿佛欧洲大卖的事情从没发生过。

实际上,电化学储能行业依然增长不错。国内的新增装机量翻倍,美国、欧洲整体增速也在 50% 左右。这三个地区占全球比例达到 86%,基本代表了全球行业状况。而这个增速,已经让许多行业流口水了。

但是,似乎,宏观数据和微观感受,颇为不同。那么,电化学储能,从被众人追捧到多方仓皇逃离,起起落落的因果是什么?未来又会如何演绎呢?

01 从 " 三星高照 " 到 " 供需双杀 "

站在 2022 年初看储能,还真是有点 " 三星高照 "。

中国,光伏保持着高速增长,2021 年新增装机量 53GW,几乎是历史最高。作为光伏伴侣的储能,也受到政策鼓励,自 2021 年下半年,便陆续有多地发布文件,要求光伏强制配置 2 小时等时长的储能。

美国,拜登总统激动地双臂高振,IRA 法案颁布,对新能源大力补贴支持。光伏装机量预期增加,而美国电网跨区传送难度大,对储能的需求很强烈。

欧洲,是传统的新能源支持方,又遇到突发的战争,导致天然气价格大涨,光伏加储能的需求强烈。

市场一度对储能总结了一句话:光伏涨,我也涨,我助光伏高增长;光伏跌,我也涨,独立储能也很香。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储能却在 2023 年遭遇了 " 供需双杀 "。

需求端,意外频出。国内,强制配储政策在落地过程中,有所放松;美国,高利率降低了储能的经济性,不少储能项目大幅延迟。欧洲,战争影响减弱,电力价格回落,储能需求降低;尤其在 2022 年,欧洲经销商们囤积了大量库存,新增订单意愿减弱。

整体而言,储能增长还是不错的,但需求的意外减弱,对行业预期带来了冲击。关键是,价格方面,也经历了 " 下杀 "。

正是看到储能美好的前景,于是,涌进了大批资金。根据天眼查数据,2021 年储能相关公司有 6000 多家,而 2022 年一年就新增 37000 多家。2023 年,新增数字更是达到了 5 万多家。

产能扩张,带来的就是激烈竞争。从 2023 开始,储能系统价格便持续下台阶,跌破 1 元 /Wh,最低 0.66 元 /Wh。

电池厂商开工率也出现下降,华创证券统计显示,2023 年上半年,宁德时代电池系统产能利用率从同期的 83.4% 下降至 60.5%,亿纬锂能的电池产能利用率从之前的 93.06% 下降至 78.47%。

供给增加、价格下跌,库存高企,不少经销商甚至有了 " 买涨不买跌 " 的心态,于是就有了储能领域,宏观数据依旧高增长,但微观感受突然冷冰冰的状况。

换句话说,这也是预期的问题。前期过高的预期,对应了较差的现实,继而产生了更弱的预期。那么,会改善吗?

02 长期确定,短期模糊

从行业来看,长期确定的事情很多,但短期模糊的也不少。

比如在需求端,国内,强制配储的地区在逐渐增加。截止 23 年 10 月,共有 25 地出台政策明确光伏配置储能具体要求。总体来看,多数地区要求光伏电站配储规模在装机容量的 5%-30% 之间,配置时间多以 2-4 小时为主,少部分地区为 1 小时。

另外,随着电力市场改革的推进,波峰波谷电价价差增大,独立储能的市场也会打开。但电力改革,对于工业社会而言,牵一发而动全身,方向清晰、节奏曲折。明年并不一定能看到亮点。

美国,需求依然在,但并网流程繁琐,进展也非国内企业可以掌控的。而且美国也在推行 " 国产自主 ",尽量减少中国企业参与的比例,继而也形成了 " 变压器供给荒 ",影响储能项目落地。

对于此,关心人类命运的马斯克,就发出了警告。今年 11 月,他在一档播客节目中表示,美国现在已经开始出现芯片短缺,而一年后美国还会出现变压器短缺,之后就是电力能源危机爆发。

另外,美国即将迎来换届选举,在此之前,IRA 的落地进度、新能源的节奏,相应也会被拖累。

欧洲,短期依然在储能产品 " 去库存 " 的状态。但从欧盟推行碳税的动作来看,大的市场依然可观。其余巴西、非洲等地区,虽有增速,但也仅可供少数企业做做业务,对行业整体影响仍谈不上。

根据觅途咨询的数据来看,中国、欧洲、美洲,行业增长依旧在,但增速会出现下台阶的状况。

而在供给端,一方面,价格快速下跌已经吓退了部分企业;另一方面,资本市场融资的力度也在减少,算是些许改善吧。但整体来看,依然进入一个惨烈的出清周期。

但是,对于企业家们而言,沧海横流更显英雄本色。行业好或坏,都是次要的。他们首要关心的,还是 " 如何卷垮对手 "。

03 谁会掉队?

储能行业正在从早期的 " 各安一方、独享其乐 " 进入了 " 大鱼吃虾米 " 的阶段。

储能系统的核心有 " 四大件 ":电池组、储能变流器 ( PCS ) 、电池管理系统 ( BMS ) 、能量管理系统(EMS)等。早期,每个环节的核心企业,都能过得不错。但如今,越来越多企业,从单一产品走向系统集成业务,加大一体化力度;竞争也从单一维度走向综合能力。

比如宁德时代、亿纬锂能等公司从电池进入系统集成;阳光电源、科陆电子、上能电气从 PCS 进入系统集成等。也有比亚迪这样电芯、PCS、BMS、EMS、系统集成全产业链布局的一体化。

于是,竞争也更激烈,更多元。

早期是单一维度的比拼。比如性价比方面,电芯做大容量、提高密度、降低成本;同时提高循环次数、充放电深度,提升性能。比如安全性方面,拿认证、做温控方案、提升售后运维。得一个就能有订单。

但如今,巨头们涌进,在四大部件的差异性相对不大的情况下,综合能力就凸显了。

比如,多环节的一体化布局,就是对资金、技术实力的考验,参照光伏发展的情况来看,一体化的企业具有更高的毛利率、以及抵御周期波动的能力。

比如 " 三化 " 的能力,包括既能模块化生产、快速交付;又能定制化,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以及面向未来的智能化,通过智能管理系统帮助客户提升运营效率。

再比如渠道建设。在早期,你有人无,就可以赚钱;但大家都有差不多的产品时,谁能搞定客户才是关键。而且,不只是要建设国内渠道,也要完善海外渠道,毕竟海外毛利率高。而海外渠道,不仅要搞定欧美,还可以挖掘巴西、印度等新兴市场。

再比如 " 出海 "。都知道海外市场好,但随着地缘政治的发展,欧洲、美国都在强调产业链本地化。因此,国内企业在海外只有销售渠道也许是不够的,还需要在海外建立工厂。

而产品体系方面,也需要有丰富产品的规格和形态,从而可以适应家庭、工商业、电网、通信基站、风光储能等不同场景下的储能需求。

这些打法,都是小企业或者单一环节企业,不容易建立的优势。

觅途咨询的调研显示,在大储系统的价值链中,上游设备制造环节是核心的利润留存点,技术壁垒高,新玩家难以进入市场;中游系统集成环节玩家众多,市场竞争激烈,核心竞争点在客户和项目资源开发能力,仅有个别头部玩家以出海业务为主;未来伴随运营市场成熟 IRR 提升,更多企业将向下渗透。

户用储能系统也有类似。上游设备制造和下游销售环节是核心的利润留存点,设备制造环节核心优势是规模效应带来的低成本,下游销售环节的核心优势是海外的当地渠道资源。

而从 " 短中 " 角度来看:

短期,拥有成本优势的电芯电能、独立储能系统,以及在发电侧、电网侧有深厚的客户资源积累的企业,可以获得优势。

中期,随着智能化要求提升,会玩 " 软 " 的企业,会获得优势,比如可以做微电网构建、智能化部署等。

能硬会软,才是王者。

04 尾声

随着信息化的普及,企业的竞争也在加速。比如储能行业,行业刚热闹了没几年,就快速进入了 " 大鱼吃虾米 " 的阶段。这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光伏领域已经发生过这些剧本,大家学习的能力快速提升。

悲观地看,储能行业毕竟还是制造业,门槛不算很高,很容易陷入 " 一没共识就内耗,一有共识就内卷 " 的惨烈状态。

而乐观地来看,就像光伏经历了一轮轮低谷和内卷,最终有了 " 光伏平价上网 ",以及光伏装机量的爆发;而储能行业正经历的内卷,也会推动行业从 " 光伏平价 " 到 " 光储平价 ",继而打开更大的行业空间。

只是在这个过程中,被淘汰的是大多数;能穿越的,则是少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