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腻网 > 杂谈 > 正文

​名不符实的明孝宗朱祐樘!一地鸡毛的所谓弘治中兴!

2024-10-30 16:30 来源:尚腻网 点击:

名不符实的明孝宗朱祐樘!一地鸡毛的所谓弘治中兴!

明孝宗朱祐樘在历史上的评价非常高,人们把他和汉文帝宋仁宗并称为贤主,而他执政时期也被誉为弘治中兴。然而客观来说,朱祐樘算的上是一位守成之君,但绝对称不上什么中兴之主。

朱祐樘的身世之谜之前详细介绍过,这里不再过多展开,从成化十四年起,已经成为皇太子的朱祐樘就开始出阁进学,没有好好受过教育的明宪宗朱见深大概是出于一种自己缺什么,就想要给儿子补上什么的心理,他对朱祐樘的教育极其重视,特意给朱祐樘安排了好几位当时的顶级大儒为老师,而估计朱见深没有想到,朱祐樘在这些大儒身上根本就学不到帝王之术的精髓,反而被塑造成了一个完美的儒家皇帝模板。

所以我们就看到了继位以后的朱祐樘,立刻按照儒家经典里面明君的样子,开始整饬吏治、广开言路,而朱祐樘的所作所为,让在成化年间被明宪宗朱见深彻底压制的文官集团兴奋不已,他们觉得自己终于等来了明君降世,于是急不可耐的纷纷向朱祐樘上书,提出了各种各样的施政建议,比如抑制土地兼并、严格爵位封赏,节约财政支出等等等等,而朱祐樘的反应则是一概纳之,妥妥一副虚心纳谏的明君做派。

然而没过几年,群臣就发现朱祐樘对他们的建议纳之归纳之,但好像却并没有真正做到什么,而到了弘治八年左右,朱祐樘居然开始了他漫长的政务倦怠期,对国事表现得不再那么感兴趣,一个月三次的经筵被朱祐樘改为了一年三次,就连常朝朱祐樘也是能不参加就不参加。只有大臣们的奏章和上书朱祐樘还是一如既往的同意和纳之,但就是拖着不办,让众臣只能干着急。

然而就算是这样,文官集团也挑不出朱祐樘的任何缺点来,因为朱祐樘实在是太和善太好说话了,完全就是从儒家经典中走出来的仁君样板,是文臣们最喜欢最理想的皇帝样子,朱祐樘越是谦抑温和,听凭文官集团的摆布,文官集团就愈加称颂朱祐樘为有道明君。幸好在朱佑樘执政期间,总体上算是国泰民安,既没有大规模的战事,也没有太出格的奸邪小人。

于是,掌握着舆论话语权的文官集团就将所谓中兴的标准一降再降,最终给朱祐樘统治时期盖棺定论,冠上了一个弘治中兴的美誉。然而如果我们细细对照,就会发现其实弘治一朝的各项成就不仅没有超越他的父亲成化一朝,相反在很多地方还有着倒退。

比如对蒙古,成化年间,大明西北双壁王越和余子俊连续取得大捷,打得蒙古人望风逃窜,河套地区迎来了相当长一段时间的安宁。而到了弘治年间,王越被朱祐樘弃之不用,余子俊修筑的边墙也因为缺少维护而开始破败,于是边患就又出现了,弘治八年,蒙古达延汗率军三次攻入辽东,弘治九年,宣府、大同和延绥的防线接连被蒙军打残;弘治十三年,达延汗甚至嚣张的将王庭都搬到了河套地区。可以这么说,当朱祐樘去世时,他留给儿子朱厚照的,是大明自土木堡之变以来最废驰最破财的北疆边防。

而在朱厚照即位还不到一个月,达延汗就挥师南下,在虞台岭大败明军,大将张雄、穆荣阵亡,明军伤亡3300多人,损失战马6500多匹,朋友们认为这个自土木堡之变以来明军最大的败仗虞台岭大败,责任能归到继位仅仅一个月的朱厚照身上么?真正的中兴之世,怎么可能只过了一个月,就会迎来如此惨烈的打击呢?

再来看大明王朝内部,成化年间已经被朱见深解决的流民问题,又在弘治年间重新出现,并且愈演愈烈,到了正德年间,流民转变为了流寇,一直肆虐到明末,大明王朝最终就是亡于流寇李自成之手。

还有朱祐樘对外戚的纵容,总体来说明朝的外戚基本上都没有翻起什么浪花,除了弘治一朝。因为朱佑樘只有一个女人张皇后,那么外戚自然就是张家了,朱佑樘将张皇后的父亲和两个兄弟全都封为侯爵,而倚仗朱祐樘的宠信和纵容,张家兄弟十分嚣张跋扈,他们不仅欺压百姓强夺民田,甚至不把太皇太后周氏的娘家放在眼里。

弘治九年,寿宁侯张鹤龄与长宁伯周彧因为一点小事就公然聚众械斗,一时之间轰动朝野内外。骄纵外戚是弘治一朝无可辩驳的失政,因为朱祐樘对张皇后可以说是又爱又怕,所以他总是尽可能的满足张家人的欲望,而面对大臣们的指责,朱祐樘也只好连哄带骗百般敷衍。

还有经济,弘治时期的土地兼并更加严重,导致了太仓库连年亏空,朱祐樘甚至不得不拿出私房钱来补贴国家财政,更夸张的,是朱祐樘驾崩时竟然连自己的棺材本都没有留下。弘治十八年六月,朱祐樘的陵寝泰陵破土动工,结果朱厚照却发现府库的钱就算全部拿去修陵也还不够,无奈之下,朱厚照只好东拼西凑,才勉强凑齐了修建泰陵的费用。而修建泰陵总共才只需要五十多万两银子而已啊,堂堂大明皇帝就连五十万两银子都掏不出来,弘治中兴到底中兴到哪里去了呢?

所以说,虽然朱祐樘不是一个昏庸之辈,但也绝对称不上是中兴明主,他能够获得后人那么高的赞誉,归根到底只是文官集团对他很满意,而朱祐樘也乐意做文官集团的政治工具人罢了。所谓弘治中兴的背后,其实是一个国库空虚、边务废弛、流民猖獗的烂摊子,跟真正的中兴盛世半点关系也没有。

客观地讲,如果单看人品,朱佑樘在历朝历代的皇帝中,都可以称得上是佼佼者,然而毕竟评价帝王最终还是要靠功绩来说话,而不是靠着一些小恩小惠。不说朱元璋的杀伐决断,朱棣的金戈铁马,就算是朱见深的沉稳权谋,朱厚照的恣意潇洒,也要甩开朱祐樘的唯唯诺诺好几条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