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腻网 > 杂谈 > 正文

​报应来了?说大陆10万亿造不出芯片的张忠谋,转眼就掉进美国的坑

2024-10-31 10:24 来源:尚腻网 点击:

报应来了?说大陆10万亿造不出芯片的张忠谋,转眼就掉进美国的坑

原创声明:本人原创文章,谢绝抄袭,违者必究

早在20世纪初,台积电创始人张忠谋就表态:“就算给中国10万亿美元,他们也造不出一颗芯片”!事实证明并非如此,经过近些年的努力,“中国芯”隐隐有着愈发强大的情况。

可说出这种预言的张忠谋,不仅被“啪啪打脸”,还号称同意美方的遏华行为,转眼就掉进了美国的“坑”里,算得上是报应来了!

作为一名高知识分子,张忠谋可以说是非常聪慧,18岁考入美国哈佛,随后又转到了麻省理工,凭借着优秀的学历和成绩,在创立台积电之前曾在英特尔和德州仪器担任高管。

而作为一位在美国硅谷工作多年的中国工程师,张忠谋积攒了大量半导领域的技术经验,为了占据更加强大的地位,在1987年创建了全球第一个专业集成电路代工厂——台积电。

张忠谋在创立台积电之初,以其在半导体制造领域的专业技能和经验为基础,致力于将台湾打造成为全球领先的半导体制造中心之一。

可在创建台积电10年之后,该企业虽说处于台湾地区半导体企业排行第一的位置,但并没有成为全球领先的半导体代工厂商。

直到1997年张汝京的出现,被誉为“国产芯片之父”的张汝京当时刚刚从德州仪器公司离职,建立在自身多年来丰富的经验,也同样创建了一个半导体企业,坐落在台湾地区。

名为“世大半导体”,很明显,台湾地区当时有着可观的优势,不少供应链的重要供应商都在该地区,以至于台湾也算是“风水宝地”。

用了三年时间,张汝京就将世大半导体经营成为了台湾排行第三大半导体芯片代工厂商,是台积电的强大竞争对手。

这个时候市场发生了不小的变化,中国在半导体领域的部署也逐渐有着突破,尤其是半导体供应链也逐渐饱满,致使不少企业、业内知名人士选择回国发展。

而爱国心切的张汝京,也希望将世大半导体转移到大陆上运营,此时不速之客张忠谋来临,想要收购世大半导体,将产业链、产能并入台积电。

对此,张汝京并没有什么意见,唯一的要求就是希望将世大半导体的所有产能转移到大陆上,张忠谋前脚欣然接受,后脚就将此事抛之脑后,后续也是不再提起。

面对张忠谋这种“出尔反尔”的做法,“国产芯片之父”感到了无比痛心,僵持许久之后无济于事,选择回归大陆建立真正的国产晶圆代工厂——中芯国际。

但针对于中芯国际和台积电两大晶圆代工厂来说,前者由于是重新创建,所以本身起步位置就较比台积电要低一个台阶。

不仅如此,台积电在获得了美方的支持之后,加入了LCC EUV联盟,获得了大量EUV光刻机的购买资格。

正式踏入先进制程芯片水准的情况下,台积电不断创新,不断推出一系列领先的制造技术和产品,站在了全球电子产业发展的金字塔塔尖。

而在台积电的市场份额逐渐扩大情况下,美方也终于开始盯上台积电了,浓烈的“卡脖子”气息充斥着整个国际半导体市场。

为了扩大美地区本土晶圆厂商的芯片制造能力,拜登政府推出了《芯片与科学法案》,通过这个新政策“威逼利诱”台积电、三星、SK海力士赴美建厂。

结果,美利坚多次升级补贴法案新规,先是要求未来十年不允许在大陆建厂,其次又是要分享超额利润,最后还要上交核心数据,致使台积电不得不选择放弃补贴申请。

而这也意味着台积电在美地区建厂投资的400亿美元,完全就是打水漂了,这波台积电被没够肯惨了!不过这个企业的失败纯粹是咎由自取。

可以说,在美国建厂遭遇失败,不仅是市场竞争的必然结果,也是其自身管理和战略失误的反映。

台积电的困境提醒我们,科技自主研发的重要性。只有通过自主研发,才能真正摆脱外部压力和影响,实现长期的科技发展和创新。

相比于此,中芯国际的发展历程就有着蒸蒸日上的趋势,这些年来在传统光刻机、EUV光刻机、芯片设计、工业EDA设计软件乃至光子芯片、量子芯片上的突破,都象征着中国芯的实力。

那么大家对此怎么看?欢迎评论区留言!如果喜欢这篇文章的话,帮忙点赞、收藏、转发哦,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