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腻网 > 杂谈 > 正文

​实力派演员杨国民

2024-10-30 21:49 来源:尚腻网 点击:

实力派演员杨国民

我知道或者叫认识杨国民是在河南省电视台的金牌栏目《梨园春》,因为咱不是郑州人,不可能千里迢迢到郑州再花高价买票到剧院去看杨国民演出,没有那个兴趣,也没有那个精力。最初认识杨国民,是看他在《梨园春》演的戏剧小品,演唱中还带风趣,既有较简单的故事情节,又可欣赏到演员的演唱,还真是一举两得,有时还可看到他登台献唱一段名曲。给我的感觉是,这个演员扮相好,嗓音也轻快明亮,活泼可爱。那时的杨国民年轻英俊,看上去也就是三十来岁。可以这样说: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杨国民。后来不知什么原因,杨国民离开了《梨园春》这个绚丽的舞台,从此再没见到过杨国民的身影。对此,我还真的惋惜了好大一阵子。对于本来一个好好的演员怎么突然就匿迹了呢,后来我才悟出了一个道理,因为《梨园春》这个舞台是出名的地方,有没有利我不知道,这就为那些追名逐利者留下了空间。

杨国民最早是学习京剧的,曾拜京剧名家方荣翔为师,后又得到京剧大家叶少兰的亲授。叶少兰这个人我很早就知道,因为我在电影上看过饰演吕布时表演得夸张的艺术形象。杨国民一九九一年改学豫剧,一九九二年调入河南省豫剧三团至今。杨国民出演过很多剧目,如:《狸猫换太子》、《周仁献嫂》、《西厢记》、《黄河十八湾》、《黄鹤楼》、《必正与妙常》等等。杨国民攻文、武小生,扮相俊美飘逸,演唱漫妙清脆,音高不噪,声腔圆润委婉,演不同的角色,都能以声傅神,以形体表现角色的内心世界。杨国民所演的众多剧目虽各有千秋,我还是比较喜欢他饰演的周瑜,必正和周仁。三个角色各不相同,没有千篇一律和千人一面的感受。杨国民饰演的周瑜,用形体和唱腔刻画出了周瑜对吴王的忠,对刘备强占荆州不还的恨,更把周瑜那种年少得志的狂演到了极致。我第一次看杨国民饰演的周瑜,我就把这出戏与饰演吕布的大师叶少兰相比较,总感觉杨国民饰演的周瑜有叶少兰饰演的吕布的影子,张狂而不羁。难怪杨国民是得到了京剧大师叶少兰的亲授。那个演唱,踢靠,较身,形体的幅度,都体现出了周瑜的傲和自信。饰演的潘必正这个人物,因是文生,与武生大相径庭。潘必正是一个恃才的落地举子,既有难掩的羞愧,又有风流才子应有的潇洒倜傥。台步流畅,脚步轻盈,这就是文生的特质吧。饰演的潘必正没有了周瑜的阳刚和霸气,但充分显露出了文人雅士的矜恃和羞涩。必正的唱腔悠扬动听,婉转而温润,再有豫东调的细腻纯正。把文生潘必正演绎得惟妙惟俏,浑厚而优美。周仁的角色是介于周瑜和潘必正的两者之间,既无周瑜的阳刚孤傲,也没有必正的诗歌般的轻歌漫舞,把一个文弱书生的风骨演绎得淋漓尽致,不卑不亢,不媚不俗,缺少了文人墨客的浪漫和张狂,杨国民都拿捏得恰到好处。有很多㒳友留言说杨国民的唱腔好听,扮相俊美,被广大戏迷誉为中原第一小生,可见观众对杨国民的喜爱程度。

杨国民生于一九六一年,国家一级演员,国家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戏曲表演学会理事。二000年荣获河南省新闻出版局优秀音像一等奖。中宣部颁发的五个一工程奖,中国戏曲金三角交流演出优秀表演奖,第七届香玉杯艺术奖,河南省第六届、第八届戏剧大赛表演一等奖,二00七年获河南省百位名师称号。细心的观众不难发现,这么一个被广大戏迷喜欢而且被誉为中原第一小生的杨国民担任的社会职务很少,获奖项目也廖廖无几,而且像梅花奖这样的文艺大奖与杨国民无缘。网友知道为什么吗?一看杨国民的从艺道路就知道了。杨国民初学京剧,虽经名师亲授,但在河南省这个以豫剧为省剧的大环境下,京剧就显得有旁门之嫌了。不然,杨国民不可能在三十岁的不惑之年才又改学豫剧,这和几岁或十几岁就拜师学豫剧的演员相比就失去了天然优势。我在网上搜了一下,没有搜到杨国民的豫剧师傅是谁,这在艺术界门户观念极强的圈子里,杨国民是不是就成了父母不崇,姥姥不爱的弃儿了,和那些师傅是某某豫剧名家相比,杨国民就输在了起跑线上了。在河南的豫剧界,像杨国民这样的演员仍是一介布衣者还有谁。至此,我想起了很有哲理的一句话:我不认识你,怎么提拔你呢?试想单打独斗,毫无根基的杨国民又会跳到哪里去呢?写到这里,我就又想起了我文章开头中所讲的:杨国民在《梨园春》栏目中好好的怎么就突然不见了呢?我现在就找着答案了。《梨园春》这个栏目开播之初仍是冷冷清清毫无生气,栏目组为增加《梨园春》的氛围,向各豫剧院团邀请一些专业演员撑撑门面,这在一个新栏目中都是常有之事。网友要注意了:此时的《梨园春》可是刚开播的栏目,前途未卜,半死不活,受到邀请的院团为应付差事,随便派一个无关紧要之人去充充数也就算完成了任务。有谁能够想到《梨园春》这个戏曲栏目越办越好,一下火遍中原大地,大江南北。杨国民也因此大火,河南戏迷,包括周边的一些地区,大家都记住了河南还有一个演豫剧的实力派滤员杨国民,我就是这样认识的杨国民。至此,人们才发现了新大陆:原来《梨园春》是一个获利扬名的一块宝地,从门庭冷落车马稀到熙熙攘攘贵人云集的转换,原来是为应付差事的杨国民也就完成了历史使命,换成了各界的重要人士,这就是杨国民在《梨园春》销声匿迹的根本原因。然而,杨国民也有所得呀,那就是让最少二、三亿人记住了杨国民。杨国民的出名,固然有其自身的演艺能力,但与其在《梨园春》这个栏目混迹了多年不无关系。有得有失吧,知足常乐的杨国民。已六十有一的杨国民,戏迷喜欢你,再焕发青春,走好艺术道路的每一步,莫道桑榆晚,红霞满天时,我等戏迷希望能够经常看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