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腻网 > 杂谈 > 正文

​天之骄子曹原,放弃美国绿卡回国,父母教育不是成绩好那么简单

2024-10-31 01:01 来源:尚腻网 点击:

天之骄子曹原,放弃美国绿卡回国,父母教育不是成绩好那么简单

曹原这个名字最近几天频频上热搜,人们的视野中开始出现这个天才男孩。这名95后男孩在世界著名杂志《Nature》上有口气接连发布了2篇重要文章。

当然这本叫做《Nature》的杂志也并非普通之辈,它甚至可以说代表世界科技的领先潮流,被科学界认定为毙稿率达到90%的“苛刻”刊物。所以能够在如此重要的刊物上有作品发表,这个男孩注定有着不可小觑的实力。

事实上,曹原在《Nature》上发布的文章不只有这2篇,早在2018年的时候,他就已经有2篇文章在其上发表了。并且不管是哪一次发表都被物理学界称之为重大发现。甚至有人评论说,曹原的成就解决了困扰人类107年的物理学难题。

在当年,他被评为了“2018年度影响世界的十大科学人物”之首。有着如此优秀成绩的曹原,自然也接收到了很多国外的橄榄枝。甚至美国的大学声称可以给他解决绿卡,提出的福利待遇也是令人咋舌。

不过这个从小喜欢做实验,凭借着669分的成绩考上中科大少年班,2014年前往麻省理工深造的男孩,最终还是选择回国深造。

于是在论文大获称赞的第三天,这个男孩便收拾行李回到了自己的母校中科大。他一丝犹豫都没有,仿佛做了平常日子里一个普通的决定一般。

他说:“我是一个中国人,我学成后要回到中国。”如此优秀的他被称之为国之栋梁也并不为过。当然,优秀的留学生有很多,但是如曹原这般满怀赤子之心的留学生却着实令人动容。

这不禁让为人父母的家长们陷入深思,自己带给孩子的教育究竟应该是什么样的?花费毕生积蓄供孩子出国留学,最后想要的究竟是什么?

别再拿成绩说事,父母教育不是成绩好那么简单

在疫情期间,留学生回国的新闻引发了很多网友的关注。

其中一名叫做“许可馨”的女留学发表的言论引发了网友们的不满。在她的社交网站上,多次表现出对祖国的鄙夷,以及对祖国人民的不耻。

她说:“中国人喜欢把苦日子当做美德,怎么这么贱骨头。”

她说:“作为留学生我一点都不想回国。”她把网友们形容成“一群社会底层的耗子。”很难想象如此这番言论居然出自一位成绩优秀的学霸身上。

她是中国药科大学的学生,成绩一直优秀,但是有如此人品却着实不敢让人恭维。由此,父母们不妨想想,自己应该交给孩子的究竟是什么?好成绩不代表好人品,好成绩不代表拥有优秀的价值观。

一个连祖国都不爱的人,人们又怎么能够期望他做出大的成就呢?“忘本”这远远不是好的成绩就能有所弥补的。

当孩子出口成脏地辱骂祖国时,父母教育早就被践踏的丑陋不堪。当父母们以孩子取得好成绩为荣,以孩子可以出国留学为傲时,孩子身上的“劣质品质”无疑是父母教育的“败笔”。

一个连赤子之心都没有的留学生,即便他做出了再大的成绩也很难令人钦佩,此时的父母教育也尤其令人觉得寒碜无比。

事实上,类似“许可馨”式的留学生不在少数,他们觉得外国的空气是甜的,觉得外国的一切都是祖国所不能比拟的。这种跪舔的姿势着实有些刺眼,原本该是国之脊梁的优秀人才,却没有普通人身上的爱国情怀。

父母们不得不反思自己给予孩子的教育是不是存在缺失,因为毕竟做学问的前提是做人。

父母究竟应该给予孩子什么样的教育引导?

1.注重孩子身上的品格养成

对于孩子而言,优秀的人格修养会让其受益终身。

就像蔡元培在《中国人的修养》一书中提到的那样,决定孩子的一辈子发展的不是简单的学业成绩,健全的人格修养更为重要。

很多父母忽视孩子人格修养方面的培养,甚至于说为孩子做了错误的榜样。

当孩子成为了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时,人们注定看到的只能是教育的失败。让孩子懂得爱惜自己的羽毛,势必会让孩子获得更加高雅的快乐和满足。

2.注重孩子身上的感恩教育

培养当孩子习惯了享受他人的奉献与付出,孩子便不会懂得感恩。

孩子不懂得感恩父母的养育之恩,不懂得感恩祖国的庇护之恩。缺乏感恩之心的孩子是自私的,是唯利是图的,我们很难相信一个不懂感恩的人能够有大的发展。

莫言说:学历、分数,甚至是人们所追求的知识都不是教育的本质。只有跳出固有的“唯分数论”,才能带给孩子更恰如其分的引导。

3.实现孩子精神世界的富足

当父母们为自己给予孩子的物质满足而沾沾自喜时,当父母们为自己争夺了更多的教育资源而洋洋得意时,父母们不妨想想自己有没有考虑到孩子的精神世界。

当孩子的精神世界是贫瘠的,孩子所看到的人生必定是无趣的。孩子满足于物质上的优越感,却无法拥有一个有趣的灵魂。

父母应该放弃教育上的功利心,毕竟孩子的一生过得是否快乐,并不完全取决的功利的获得。

小结

《孩子的成长,妈妈的修行》一书中提到:养育的过程是一场修行,虽然养育的是孩子,但是却是在修行父母。

当金钱至上、利益至上出现在孩子身上时,父母们应该细思极恐,反思自己究竟带给了孩子怎样偏差的价值观。